仅仅一天时间有关于互市的消息就开始在苏州城里流传开来,但这个消息想要扩散到整个江南或许也还需要点时间。
等周喻的一整套组合拳下去用不了多久整个江南就会变成他想要的形状。
为什么很多事情在他这里看似好像很简单就能实施下去还能得到成果,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那是一样不少。
而有一样东西也是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一直也在震慑着整个朝堂。
那就是朝臣们写下的自白书,也可以称为举报信,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朝臣都被周喻狠狠的拿捏着,也就导致周喻对大明的掌控力度直接上升到了洪武皇帝时的那种程度。
而且锦衣卫,禁卫军,三大营也是彻底归心,文臣集团更是在内阁大臣们的带领下彻底疯狂,一心想要朝着勋爵去改变,这种情况下从上至下的压力在加上强大的武力震慑,还真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
也就是在这同一天,把消息告诉张家的马顺也来到了锦衣卫在苏州城里的衙门,而周喻则在襄王亲卫的护卫下回到了已经快要抵达苏州城的南巡队伍之中。
而南巡的队伍在即将进入苏州城之前则是朝着西边方向一拐,直接来到了太湖边上的一处皇室行宫并且直接住了进去。
新提拔上来的太监小顺子毕恭毕敬端来一杯茶水放在周喻手边的桌上,又老老实实的退到一边站着。
周喻坐在大厅的主座上,下手是几个随同一起南巡的内阁大臣,最后的就是跟着周喻一起过来的襄王世子。
内阁江渊江大人先是观察了一下周喻,又瞅了瞅年轻的襄王世子,确认似乎没什么不妥之后就拱手开了口。
“皇上,江南各府县的官员都已到齐,现在都在行宫外候着想要求见皇上。”
周喻端起茶盏:“都来了?”
江渊点头:“是,苏州知府、同知、通判,还有松江、常州、嘉兴等地的官员都到了。”
周喻轻笑一声:“这些事情上倒是显得很积极,世子怎么看?”
襄王世子没想到会被点名,懵了懵连忙起身:“回皇上,臣以为他们是想要瞻仰圣颜才来得这么快。”
周喻像是看白痴一样看了襄王世子一眼,这家伙赶紧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眼观鼻鼻观心,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周喻看向其他几位内阁大臣:“诸位爱卿觉得,这些人什么想法?”
高榖连忙道:“臣以为,无非两个原因,一是怕二是贪。”
“仔细说说。”
高榖:“怕的是皇上查出什么不妥之处,贪的是这江南豪族带来的利益,江南官员与地方豪族向来关系密切,皇上亲自过来怕是早就有人坐不住想要过来打探情况。”
周喻点头,忽然问道:“你们说,这些人里有多少人收过这些豪族给出好处,才能让他们在这么多事情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话一出,几位阁老面面相觑,这问题还用说?
现在有几个当官的是为了施展心中的抱负,当官不就是为了钱为了权吗,有了权那还能没有钱?特别是江南这个地方。
周喻淡淡道:“朕今日就不去见他们了,就说朕舟车劳顿要休息,明日一早会召他们觐见,你们今天先去见见这些人顺便把朕有心要在江南之地纳几位妃子的事告诉他们,但要警告他们不能强迫,再把互市之事也给他们说一说让各地的府衙进行推荐。”
“臣等遵旨。”
行宫外,江南各府官员早已等得心焦,三五成群地站在树荫下窃窃私语。
苏州知府不停地用帕子擦着汗,眼睛一直往行宫大门瞟。
“江大人、高大人出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众官员连忙整理衣冠,赶紧迎了上去。
江渊和高榖并肩走来,众官员连忙行礼:“见过两位阁老。”
江渊停下脚步扫视众人,淡淡道:“诸位久等了,皇上舟车劳顿,今日不便接见明日一早再行召见。”
松江知府忍不住上前:“江阁老,不知皇上此次南巡……”
“高大人!”苏州知府突然提高声音打断,抢着问道:“皇上对江南可有特别指示?下官等也好早做准备。”
高榖意味深长地看了赵知府一眼:“皇上确实有个旨意。”
他故意顿了顿才继续道:“皇上欲在江南选几位贤淑女子入宫以安江南民心稳定,怎么选,选什么样的人你们要心里有数。”
这话一出,官员们眼睛都亮了起来但很快一个个的多少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高阁老,不知可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
“急什么。”江渊冷哼一声:“皇上特意交代不得强求全凭自愿,若让本官知道谁敢借此生事别怪本官心狠手辣。”
众官员连连称是,但眼中都闪着精光,这可是天大的机会啊!
高榖接着道:“还有一事,朝廷准备接下来全力支持和藩属国的互市通商,需要在江南挑选多家商号参与互市,交由各地府衙举荐。”
苏州知府连忙问道:“下官斗胆请教,这举荐的标准?”
江渊板着脸道:“三点,其一历年赋税缴纳清楚,其二信誉良好,其三要有实力还要听话。”
赋税清楚?江南哪家商号不是想方设法避税?
信誉好可以理解,这个听话又是个什么意思?
高榖看着众人变色的脸,补充道:“明日午时前,把举荐名单和商号历年赋税记录一并呈上。”
嘉兴知府擦着汗问:“高大人,这……时间是否太紧,东西送过来也需要时间。”
江渊拍了拍高榖看向嘉兴知府:“两日应该够了。”
“谢谢江大人,谢谢高大人。”
打发走了这些官员,高榖摇头:“这帮人今日恐怕是睡不着觉了,也不知道有多少能够看出皇上的深意。”
“看不看得出来又如何。”江渊不屑一笑,道:“就算看出来又能改变什么,以后江南士绅豪族就不会再复曾经的辉煌,但对我大明来说却会是天大的好事。”
高榖也是赞同的轻轻点头。
第二天周喻也召见了江南各地的官员,这些人相当低调的提前抵达苏州就是为了能够在周喻面前露露脸?不,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最早打听清楚圣意如何。
周喻端坐在临时布置的行宫正殿之上,目光平静地扫视着殿下黑压压跪倒一片的江南官员。
虽然召见了这些人,但有资格能够和周喻说话的其实也就这么几个人,一个个的也都是言辞恳切态度恭敬的模样,自夸自卖的汇报着自己管理的地方是如何如何,一个个报喜不报忧的反正落在周喻耳朵里能听到的都只有好的,仿佛江南大地一片歌舞升平。
周喻也只是静静的听着,偶尔问上几句却也不发表太多意见。
等到了傍晚,周喻也在行宫内设下宴席款待这些官员,枯燥的一天也平平静静的结束。
清晨的阳光洒在苏州城,马顺穿着象征锦衣卫指挥使的飞鱼服腰悬绣春刀,骑着一匹神骏的枣红色骏马走在大街之上,身后跟着几名同样身着锦衣卫服饰的精锐护卫,护送着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来到了张府门前。
这样的一幕也引起了路上不少人的好奇,远远的跟在后面盯着这边的情况。
张府的下人一看到这阵仗,顿时慌忙跑进府内禀报。
没过多久,张老太爷便带着一众张家人神色忐忑地迎了出来。
“张老家主,本官又来打扰了。”
张老家主听到有些熟悉的声音就抬头看向了高大马背上的马顺,然后表情也是随之愣了一下。
“是你?马大人?”
马顺点了点头跳下马来,从身后的护卫手中接过一个精致的卷轴,沉声道:“皇上有旨,还不赶紧跪下接旨!”
圣旨?
张家人一脸懵逼的跪在地上,当然更让他们不解的是为什么会是世子爷身边的护卫过来宣旨,而且还是这么一身打扮。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张氏清婉,端庄秀丽,温婉贤淑,深明大义,朕躬览之,甚悦之。兹特册封为悦嫔,钦此!”
随着马顺洪亮的声音响起,张老太爷的脸色瞬间变得一片煞白,手中的拐杖也险些掉落在地。
皇帝?!册封为嫔?!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的喉咙如同被什么堵住了一般,发不出任何声音。
一旁的张家众人更是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个个目瞪口呆,完全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一切。
马顺收起圣旨,脸上带着一丝和煦的笑容看向依旧处于震惊之中的张老太爷,拱手道:“恭喜老家主,张家出了贵人啊!清婉嫔娘娘聪慧过人,深得圣心,日后张家必定荣华富贵。”
“皇……皇上?”
马顺笑眯眯的道:“就是皇上。”
张老太爷这才如梦初醒,浑身颤抖着激动得不成样子:“老朽……老朽真是糊涂,竟然……竟然不知世子爷……不,陛下竟然是……老朽跪谢皇上!”
原来襄王世子竟然是当今的皇帝陛下!而他的孙女张清婉竟然被册封为嫔妃!这简直是他们张家祖上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啊!这个大腿是真的大啊!
一时间,张老太爷的心中充满了狂喜和庆幸,同时也是后怕不已,幸好当初他没有做出任何不敬之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马顺笑着将张老太爷扶了起来,又将一些赏赐的珍贵礼物交给了张府的管家:“陛下口谕,张家不必过多准备什么,给清婉娘娘收拾好东西就去行宫陪伴,陛下对清婉娘娘十分看重,以后你们张家倒是有福了,不过本官倒也要提醒你们一句,皇上眼中可是容不得沙的,以后做事还得更加小心谨慎才行。”
张老太爷连连点头:“是是是,我张家一定本本分分绝不给皇上丢脸,对对对,看我这实在是太高兴了,马大人里面请,里面请。”
马顺微笑着点点头:“还有一事张家主可是忘了。”
张老家主连忙道:“没忘没忘,老朽昨日就已经理列好了合适的名单就等着什么时候和马大人碰面时交给马大人。”
等到张家人把马顺引进了府中后那自然是尽心尽力的进行招待,张老家主也是赶紧安排人去通知张清婉这个好消息。
当张清婉坐上马车被送入行宫之后,这个消息就像是狂风一样迅速吹到了苏州城的各个地方,一下子原本在江南这个地方只能算得上是中游的张家一下就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一时间,张府门庭若市来往的宾客络绎不绝。
那些往日里对张家不甚在意甚至有些轻视的官员和富商,此刻都如同闻到了花香的蜜蜂一般,纷纷带着厚礼前来拜访希望能与张家攀上关系。
而最让人眼红的还是互市商号名额的事,就在张清婉入宫的第二天张家拿下一个名额的事情就被传了出来。
这就相当于是向整个江南传递了明确信号,想要拿到能够参与到互市的名额那就是成为皇上的自己人。
基于之前就已经传出的皇上要在江南纳妃的事情,那只要自家有女子被选中那就相当于稳稳能够拿到互市的名额。
这下许许多多的家族都开始动心了,也开始主动的和头顶上的父母官有了更多的接触,那些膝下有适龄女儿的家族如同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般开始蠢蠢欲动,他们纷纷打探着周喻的喜好,主动送上关于自家女儿的画像资料就只求能够博取到和张家一样的机会。
整个江南的官场和士绅阶层就被周喻一手阳谋组合拳弄得的热闹起来,不管看不看得出来这是周喻在用手段打破他们内部的默契和团结,可机会摆在眼前好处就在身边,这种时候想要稳坐钓鱼台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今后能够参加互市的家族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甚至还能一跃变成皇亲国戚。
一边是继续和朝廷作对承受打压,一边是站在朝廷这边收下好处帮着打压别人,这不是怎么选的问题而是变成了根本没得选的必须,你不做的事情总有人做,与其让别人拿好处还不如自己收下这些好处主动成为走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