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此话一出,甘露殿内突然陷入一片诡异的安静。
来此商讨吐谷浑战后安抚事宜的重臣们——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李孝恭、戴胄以及虞世南等人,此刻神色各异。
惊讶、玩味,但更多的却是难掩的羡慕。
毕竟,能被李世民这位天可汗当众这般打趣,何尝不是一种殊荣?
众臣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御阶之下那位身姿挺拔的少年郎,期待着他该如何应对。
秦明保持着躬身行礼的姿势,听闻此言,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缓缓道:
“陛下言重了,臣惶恐。”
李世民扯了扯嘴角,轻哼一声,似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个混账东西,朕的观音婢在他府中休养,他不尽心侍奉也就罢了,竟还丢下长乐和豫章,带着芝丫头跑来长安求字!]
[求字也就罢了,可他明知道朕写得一手好字,却不来求朕,偏要去求虞世南!]
[怎么着?难道朕的飞白体,就比不得他虞世南的楷体...端庄大气,配不上清北书院的门楣?!]
想到这里,李世民只觉得心头一股无名火起,看向秦明的眼神中满是怨念!
他浸淫书法数十载,尤其钟情王右军(王羲之),于飞白体一道更是苦心孤诣,自问笔力雄健,气势恢宏,最是适合题写匾额、镌刻金石。
这竖子倒好,放着现成的御笔不求,非要舍近求远,简直是有眼无珠!
李世民越想越气,恨不得将秦明拎过来,
让他睁开狗眼,好好品鉴一下自己平日的练笔之作,评评究竟差在哪里!
这时,侍立一侧的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长孙无忌微微侧身,对身旁的同僚兼好友——虞世南,低语道:
“虞公,今日你怕是要无端受这池鱼之殃了。”
虞世南面露苦笑,无奈摇头。
他何尝看不出陛下的心思?
此刻只盼秦明稍后能机灵写,顺势提出“御笔”之请,否则今日他这把老骨头,恐怕真的要遭殃了!
秦明虽未抬头,却清晰地感受到头顶那道几乎要将他洞穿的视线,心中却暗自腹诽:
[这尼玛什么人啊!]
[急召我过来,却半点儿正事不提,逗我玩呢?!]
[我时间很宝贵的,好不好?]
[实在不行,出宫之后,我便回兴道坊,飞鸽传信回去...]
正当秦明思索着该如何破局之时,李世民终于收敛了表情,淡淡道:
“平身吧!”
秦明回过神来,躬身一拜:
“谢陛下。”
御阶之上,李世民微微颔首,旋即不着痕迹地瞥了长孙无忌一眼。
长孙无忌心领神会,上前一步,打破僵局:
“秦侍郎,方才我等正在殿内议政,忽闻你匆匆地前往虞舍人府上求字,心下好奇,故而请陛下将你召入宫一续。”
房玄龄紧跟着开口,捋着长须,笑呵呵地打圆场:
“秦侍郎,你本就是书法大家,自创的瘦金体,更是别具一格,风骨不凡!”
“老夫倒是很好奇,不知...此番因舍近求远,要向虞公求字呢?!”
此话一出,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秦明。
连虞世南也流露出探究之色!
他虽与秦明素无往来,但因酷爱书法,没少在御前品鉴、临摹那幅秦明去岁进献的《行路难》。
若非公务缠身,又恐唐突,他早就往秦明府中投递拜帖了。
察觉到众人投来的视线,秦明微微躬身,将欲为书院门石求字的前因后果讲述了一遍。
得知原委,在场大多数人顿时兴致缺缺。
在他们看来,陛下既将未成年的皇子和公主们,尽数送入清北书院求学,足见其对蓝田书院的重视。
如今陛下宁可停下“政务”,也要召秦明入宫,便足以说明陛下对“清北书院”这几个门面大字,志在必得!
至于镌刻在院门石背面的院训,无非是些儒道先贤之言!
即便写得再好,又有几人会细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他们也就不掺和了!
陛下多半会顺势将此活计推给虞世南,以全君臣之谊!
当然,英明神武,龙章凤姿的皇帝陛下,自然不会明抢臣子的差事!
因为,此时殿内有他的最强“嘴替”!
秦明的话音刚落,长孙无忌便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自认琢磨透了李世民的心思。
他不着痕迹地与李世民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后上前一步,语气带着恰到好处地调侃:
“贤侄,你糊涂啊!”
“镌刻院门石,还有比飞白体更合适的吗?!”
“论及飞白体,当今世上谁能胜过陛下?!”
言语间,长孙无忌背对御阶,一个劲儿地朝秦明使眼色,示意他赶紧趁势恳请陛下御笔亲题!
秦明见状,面露犹豫之色。
直到眼角余光瞥见那位须发斑白的老者——虞世南,频频向他递眼色,方才妥协。
“竟是如此?是小子见识浅薄,思虑不周了。”
秦明暗自苦笑,随后眸光闪烁,面上却从善如流,朝着御座之上的李世民,深施一礼,语气诚恳道:
“臣斗胆,恳请陛下御笔亲题‘清北书院’四字,以镇门庭,光照千秋!”
李世民闻言,眉梢微不可察地扬了扬,胸中那点郁气瞬间消散。
他轻咳一声,故作矜持地捋了捋短须,缓缓道:
“好吧,既然秦卿诚心相求,那朕自然不会驳了你的面子。”
“嗯.....朕方才听闻,这‘清北书院’四字皆为三尺见方的大字,那朕便辛苦些,亲自执笔。”
“至于背面一尺见方的院训......”
李世民停顿了一下,见虞世南正要出列,才慢悠悠道:
“虞卿楷法端严,正合教化之意,就交由虞爱卿吧!”
虞世南心下松了口气,总算没白被陛下眼神“凌迟”半晌,连忙出列,躬身道:
“臣,领旨!”
秦明见此一幕,嘴角微微上扬,眸中闪过一丝狡黠。
[哎呀,如此甚好!]
[李二,我等着看你啪啪打脸!]
事情似乎就此定论。
内侍们手脚麻利地抬上宽大书案,铺开特制宣纸。
李世民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行至书案前,挽起袖口,执起御笔,饱蘸浓墨,气势沉凝,准备落笔——
“陛下且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