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的刘芳沉默了几秒,声音突然变得梗咽:“是……他那天出门给羊看病,穿的就是那套衣服,还带了一个黑色的工具包,里面装着听诊器、注射器这些兽医工具。他平时下乡看病,有时候会因为方便,脱了鞋子在草地上走,但那天出门时,穿的是一双黑色的运动鞋,鞋底有个白色的条纹。”
这些细节与死者特征完全吻合——深蓝色工装裤、灰色短袖、黑色工具包死者右手攥着的黑色布料可能来自工具包、赤脚鞋子可能被嫌疑人带走。张辉让小李继续追问:“张涛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身体特征比如疤痕、胎记之类的”
“他左手虎口处有一道3厘米长的疤痕,是去年给牛接生时被牛角划伤的,”刘芳的声音越来越激动,“你们是不是找到他了他是不是出事了”
张辉接过电话,轻声安抚:“刘女士,您先别激动,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核实。麻烦您提供一下张涛的近期照片,另外,我们需要采集您的dna样本,与死者的dna进行比对,才能最终确认身份。”
挂了电话,刘芳很快发来张涛的照片——照片里的张涛穿着深蓝色工装裤和灰色短袖,左手虎口处的疤痕清晰可见,与死者的外貌特征完全一致。随后,张辉安排队员去刘芳家采集dna样本,同时联系技术科,优先进行比对。
其他六条线索的核实也在同步进行。经过一个小时的沟通,三条因“最后活动地点远”“穿着不符”的线索被排除,另外三条因“年龄、身高不符”也被排除。凌晨3点,技术科传来消息:“刘芳的dna样本与死者的dna样本匹配度达99.99%,确认死者就是张涛!”
听到这个消息,办公室里的队员们都松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终于找到了!”小李瘫坐在椅子上,揉着发酸的肩膀,“这熬了一晚上,总算没白费。”
“是啊,”小陈拿出手机,给老婆发了条消息,“可以给家里人一个交代了,也能告慰张涛的家人。”
张辉看着屏幕上张涛的信息,心里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从下午3点到凌晨3点,12个小时的辛苦排查,1200多条信息的筛选,终于确认了死者身份。他拿起电话,给陆川汇报:“陆队,死者身份确认了,是向阳村的兽医张涛,42岁,8月15日下午去草场给羊看病时失联,与死亡时间吻合。下一步,我们可以围绕张涛的社会关系、职业往来展开调查,寻找嫌疑人线索。”
陆川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欣慰:“好!辛苦你们了,确认了身份,后续侦查就有方向了。你安排队员先休息几个小时,早上8点再开会部署下一步工作。”
挂了电话,张辉看着队员们疲惫却兴奋的模样,说道:“大家都回去休息吧,早上8点准时开会。今天辛苦大家了,没有你们的坚持,也不会这么快确认身份。”
队员们纷纷站起身,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小赵走到张辉身边,笑着说:“张队,下次再有这种活,咱们能不能申请点咖啡补助啊这一晚上,喝了快十杯速溶咖啡了。”
张辉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没问题,我跟陆队申请,给大家多争取点福利。快回去休息吧,明天还有硬仗要打。”
凌晨的街道格外安静,队员们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张辉站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渐渐泛起的鱼肚白,心里清楚,确认死者身份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围绕张涛的社会关系、职业往来的调查,将是侦破案件的关键。但他坚信,只要队员们继续保持这份坚持和细致,终将找到杀害张涛的凶手,给死者和他的家人一个交代。
此时,解剖室里的张凯也收到了死者身份确认的消息,他看着解剖报告上“死者:张涛”的字样,心里更加明确了后续的工作方向——结合张涛的兽医职业,或许能从他的工具包、职业接触人员中,找到更多与案件相关的线索。刑侦支队的灯光,在凌晨的夜色中,依旧明亮,照亮着追寻真相的道路。
8月17日上午8点,刑侦支队会议室的空调冷风均匀地扫过每一个角落,长条会议桌上摊满了草场命案的卷宗——从法医解剖报告到现场勘查照片,再到失踪人员核查记录,层层迭迭的纸张间,“张涛被害案”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陆川坐在主位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过在场的张凯、杨林、王帅、张辉等人——经过一夜的奋战,案件虽已确认死者身份,但关键嫌疑人仍未锁定,这场案情分析会,正是要梳理所有线索,找到突破僵局的方向。
“人都到齐了,按照分工依次汇报。先从张凯开始,说说尸体解剖的详细结论。”陆川的声音沉稳,打破了会议室的寂静。
张凯立刻起身,将最新的解剖报告投到幕布上,专业术语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死者张涛,男性,42岁,向阳村兽医,死亡时间经综合判定为8月15日晚10点至16日凌晨1点。判定依据包括:尸僵发展至全身关节,下颌、颈项部、四肢僵硬程度达3级,结合草场环境温度夜间平均15c,符合死后18-24小时的尸僵特征;直肠温度23c,根据直肠温度下降公式死后每小时下降0.8c,反向推算死亡时间约22小时;角膜中度浑浊,瞳孔可见但模糊,晶状体呈淡乳白色,对应死亡时间18-24小时;胃内容物为半消化的米饭、牛肉和青菜,约50ml,米饭颗粒边缘部分溶解,牛肉肌纤维断裂中等,推测末次进餐时间在死亡前4-6小时,与张涛家属所述‘15日下午5点在家吃晚饭’完全吻合,进一步将死亡时间锁定在15日晚10点至11点。”
“死亡原因和关键损伤呢有没有发现指向嫌疑人的直接线索”陆川追问,目光落在报告的“损伤分析”部分。张凯指着报告中的照片。